1、非机动车辆主责致人伤,赔偿步骤是什么
非机动车辆主责致人伤时,赔偿步骤主要包含责任认定、协商赔偿、实行赔偿等步骤。
1.事故发生后,应立即报警并等待交警到场进行责任认定。交警会依据事故现场勘查、证人证言等证据,出具《交通事故认定书》,明确事故责任方。
2.责任认定完成后,双方应就赔偿事宜进行协商。这包含医疗成本、误工费、护理费等各项损失的赔偿。
3.协商时,应充分考虑到受害者的实质损失和双方的过错程度,力求达成一个公平适当的赔偿策略。若协商不成,受害者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渠道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4.在实行赔偿阶段,非机动车辆主责方应根据协商或法院判决的结果,准时足额地支付赔偿款项。若拒不履行赔偿义务,受害者可以申请法院强制实行,以确保我们的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2、非机动车辆交通事故赔偿标准
法律快车提醒,非机动车辆交通事故的赔偿标准主要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确定。
1.在交强险限额内,由保险公司承担赔偿责任;超出交强险限额的部分,则依据事故责任比率进行分担。
2.对于非机动车辆与机动车辆之间的事故,若非驾驶员、行人没过错,则由机动车辆一方承担全部赔偿责任;若有过错,则依据过错程度适合减轻机动车辆一方的赔偿责任。
3.具体赔偿比率依据非驾驶员、行人的过错程度进行划分,如次要责任、同等责任、主要责任等,机动车辆一方分别承担低于80%、60%、40%的赔偿责任。
3、非机动车辆事故责任划分
非机动车辆事故责任划分是确定赔偿义务主体和赔偿比率的重点环节。在划分责任时,应遵循公平、公正、适当的原则,依据事故现场勘查、证人证言等证据进行综合判断。
1.应明确非机动车辆与机动车辆、行人之间的路权关系。非机动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时,应遵守交通规则,维持安全行车速度,防止与机动车辆、行人发生碰撞。
2.应考虑非机动车辆与机动车辆、行人之间的相对危险程度。因为非机动车辆在重量、速度等方面远远低于机动车辆,其撞击力度也远不及机动车辆,因此在事故中总是处于弱势地位。
3.在具体划分责任时,应结合事故现场的具体状况进行综合判断。如事故发生时双方的速度、行驶方向、是不是遵守交通规则等原因均会对责任划分产生影响。